Tuesday, July 26, 2011

Layout Broken

今天大砍Flickr的結果,就是把自製的Blogger圖檔也砍了.....
記得是用photoshop弄的
存檔不知跑那去了@@

Thursday, July 21, 2011

About Mountains

眾神的山嶺.在看上集時,內心開始有個疑問.作者大概是個爬山的人吧?否則怎可如此描寫出人與山之間的喜怒哀樂,以及登山者內心的思考邏輯與心情點滴?
下集的後記回答了我的疑問.

羽生與深町雖然是虛構的人物,但卻讓我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,故事的舖陳或許冗長,但無法減低我閱讀的速度;隨著情節的流轉,心情不曾氾瀾著同情,但心思卻早與主角一起對話,與自己對話起來了...

征服一座山,是個十分刺耳的話.人走進山,踏上山頂,離開,對山來說,沒差.山並沒有被誰征服.

我同意,人是會改變的.人是會被山改變的.

我也同意,為什麼要爬山,不是個問題,而是個追尋.

心中有某一座山,有某一條路線,能代表著某個時候的你.那是你的代表作.

寄與愛山的夥伴.

祭與消失的我的至友.

記與現在的我.

Tuesday, July 12, 2011

Ugly

玉山, 因為第一高峰的名聲, 讓它的訪客一年三季絡繹不絕(冬季被玉管處假以靜山的名義封山), 回想第一次登玉山, 還沒有承載量管制, 人多到連往排雲路上的小空地都可以紮營. 十年後, 以排雲山莊能住多少人為承載量的管制讓人山人海的情況絕跡, 這真是太好了.... 但攀登玉山的品質並沒有提昇多少, 主要原因在於部份商業登山隊在登山旅遊化的思維下, 帶入大量的人潮, 除了嚴重排擠一般山友登山的機會之外, 最大的問題是商業登山隊沒有給"遊客"良好的登山教育,結果就是,玉山就像一般風景區一樣,需要一堆志工去善後.



除了對環境的衝擊,這些職業隊也帶頭將公共山屋私有化,堆放私人用品. (這張是"野訊"放了一堆睡袋,傢俬在玉山圓峰山屋內)
實在忍不住抱怨...

Monday, July 11, 2011

Forgotten Dreams

今年的北影,在宣傳影片的用語有時會讓我覺得很反感. 用一些搧動性的性暗示並不會找到新的客群, 卻只是讓人聯到八卦報紙雜誌的俗不可耐.

在看荷索的Cave of Forgotten Dreams時, 心裡也很好奇為什麼北影對它的中文片名取為"荷索之3D秘境夢遊", 很好笑的掛上荷索+3D來吸引買氣, 殊不知這些關鍵字完全不是這部難能可貴的記錄片的重點.
我想, 荷索想要嘗試的表達方式是細膩的, 同時在理性和感性之間取得平衡. 片中有許多的留白, 單純只用影像和音樂(有一度只有影像和背景聲音, 那是我最喜歡的一段); 帶著3D眼鏡的觀眾這下才明白我們不是看來炫技的特效, 而是一場一生一次的巡禮. 很神奇的, 我們能感受到時空在三萬年的兩個端點, 片刻的連結在一起, 彷彿走進尼安德塔人畫家的心裡一般.

從灰熊人到Cave of Forgotten Dreams, 無疑是能敲進心坎裡的大師之作.

Sunday, July 10, 2011

Kill Me Please

這是第四年買北影套票了, 最大的動力大概是因為可以看到很多很棒的影片. 雖然每每得從眾多的記錄片, 劇情片中亂槍打鳥, 但可以說沒有一部是看了會後悔的.
喜歡看完一場電影之後的劇情討論和心情分享,但也唯有好看的電影才能有這樣的後座力. 相信看過Transformer系列電影的人知道我在說什麼.
周六晚上在信義威秀看的Kill Me Please,則是屬於更上面一個層次的影片,看完之後的思考本身似乎就是一種挑戰,挑戰觀眾了解多少,體會多少.
故事是一堆想法的集合,說故事的人同時也可以用各式各樣的表達方式來傳遞,而最後的作品總是在充滿抉擇的過程中被蘊育而出,觀看的人又因不同的思考方式與人生背景,產生出火花四射的回嚮.這就是電影~